作物表型組學學術報告
文章來源:農學院????發布時間:2021-05-16????瀏覽次數:10
報告時間:5月17日早10:30
報告地點:新農科樓415教室
報告人員及題目:
一、姜 東
報告題目:作物表型組學與高通量表型分析
簡介:姜東,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農業大學科研院院長,中國作物學會理事,中國作物學栽培委員會小麥學組副組長。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先后入選科技部創新中青年領軍人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于小麥高產優質抗逆栽培生理機制研究及栽培技術調控方面研究工作,主持或參加省部級以上課題3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7項,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50余篇,參與出版專著8部。
二、劉守陽
報告題目:作物水分過程的表型監測
簡介:劉守陽,博士,南京農業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法國國家農業科學研究院(INRAE)作物表型學博士,INRAE-CAPTE和INRAE-LEPSE聯合博士后。主要從事基于光傳輸物理模型和作物三維機理模型的作物表型數據挖掘和模擬研究。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法國國家重大作物表型設施項目Phenome”和“歐盟小麥育種項目BreedWheat”。提出了基于數字化植物表型平臺的多源表型數據同化框架,實現對作物功能性狀估算。在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
三、金時超
報告題目:激光雷達植物表型遙感研究
簡介:金時超,博士,南京農業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副教授。
2016獲華中農業大學學士學位,2020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學位,同年以高層次人才引進至南京農業大學。研究領域包括:1)激光雷達和深度學習在植物表型領域的信息智能提??;2)多源遙感(激光雷達、葉綠素熒光和多光譜等)在表型中的數據融合和模型耦合;3)遙感與作物模型挖掘高產優質的表型,輔助品種鑒選和栽培優化。主持校人才引進項目和中科院橫向課題各1項、曾參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及中科院前沿項目9項。在IEEE GRSM、ISPRS J PHOTOGRAMM和IEEE TGRS等著名期刊發表論文28篇,含SCI 22篇,中文核心6篇;其中,第一(通訊)作者發表JCRQ1論文8篇、封面論文和ESI高被引論文1篇、中文核心2篇。同時,授權第一作者發明專利1項。相關工作被科學網和美國EurekAlert報道。擔任Plant Phenomics副主編、Frontiers in Remote Sensing編委和多個遙感與植物學領域SCI期刊審稿人。
四、穆悅
報告題目:果樹的多尺度表型分析研究
簡介:穆悅,博士,南京農業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講師。
博士畢業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留學于日本東京大學。研究領域:1)果樹冠層結構分析與光合利用研究。2)智慧果園的相關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在Horticulture Research、Sensors、Geomorpholog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Plant Phenomics等雜志發表SCI論文6篇,申請國內發明專利1項,國際發明專利2項。